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
- 作者:admin 发布:2025-08-30 查看:
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解读与解析
一、引言
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国家统计局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完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将围绕办法的核心内容,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与解析。
二、办法的背景与意义
1.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为此,国家统计局对统计上大中型企业划分办法进行了修订,旨在更好地反映企业规模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意义
(1)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办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规模数据的准确性,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企业规模划分标准,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3)促进企业发展。办法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企业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办法的主要内容
1.企业规模划分标准
办法将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种类型,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1)大型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4亿元及以上,资产总额10亿元及以上。
(2)中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2亿元及以上,资产总额1亿元及以上。
(3)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1000万元及以上。
(4)微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3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
2.企业规模划分方法
办法明确了企业规模划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以企业法人为单位进行划分。
(2)对于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按照其所属地区的企业规模进行划分。
(3)对于企业集团,按照合并报表数据进行划分。
四、办法的实施与监管
1.实施时间
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2.监管措施
(1)国家统计局负责对企业规模划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地方统计局负责对本地区企业规模划分工作进行监管。
(3)企业应按照办法规定,如实报告企业规模情况。
五、办法对企业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