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例题

  • 作者:admin 发布:2024-08-25 查看: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述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而是以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作为交换对象的行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换双方基于双方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实现资产的转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于企业来说,既能满足其资源配置的需求,又能降低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交换双方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各自持有的资产,并在交换日进行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交换双方应收对方的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显著不同的,应当确认资产的转让损益。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交换双方应收对方的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相差较小的,不确认资产的转让损益。

4.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取得的资产,其成本应当按照交换日的公允价值确定。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实例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实例,详细解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过程:

例甲公司拥有一台生产设备,账面原值为100万元,已计提折旧20万元,账面价值为80万元。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协议,以一台同类设备作为交换,乙公司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20万元,已计提折旧10万元,账面价值为110万元。双方协商确定,交换日甲公司设备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乙公司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

1.甲公司会计处理:

(1)确认资产转让损益:90万元(交换日公允价值)-80万元(账面价值)=10万元

(2)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万元(原账面价值)-20万元(已计提折旧)+10万元(交换日公允价值)=70万元

2.乙公司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例题

(1)确认资产转让损益:110万元(原账面价值)-1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

(2)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原账面价值)+10万元(交换日公允价值)-10万元(已计提折旧)=100万元

四、总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交换双方的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和账面价值调整。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区分交换行为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交换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差异,以确定是否确认资产转让损益。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阅读上一篇办公家具折旧年限是多少年 阅读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