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则又称为什么
- 作者:admin 发布:2024-11-02 查看:
一、审计准则的定义与作用 审计准则,又称为审计标准,是指在审计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独立性和有效性。审计准则涵盖了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审计证据收集、审计报告等各个方面。它们为审计师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遵循道德规范、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并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客观。 二、审计准则的分类与发展 审计准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际审计准则,另一类是国内审计准则。 1.国际审计准则 国际审计准则是由国际审计与鉴证业务准则制定机构(InternationalAuditingandAssuranceStandardsBoard,简称IAASB)制定的。这些准则旨在促进国际间的审计合作,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各国审计标准的差异。国际审计准则主要包括: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2.国内审计准则 国内审计准则是由各国和专业组织根据本国国情和行业特点制定的。我国审计准则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包括审计业务的一般准则、具体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 (2)政府审计准则:由我国审计署制定,针对政府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规范。 (3)内部审计准则:由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适用于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内部的审计工作。 三、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活动的复杂化,审计师需要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审计方法,以确保审计质量。此后,审计准则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了国际和国内两大体系。 1.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国际审计准则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70年代至1980年代:国际审计准则开始形成,主要关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等方面。 (2)1990年代:国际审计准则逐渐完善,开始关注审计业务的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审计证据收集、审计报告等。 (3)21世纪初:国际审计准则开始关注审计师的道德规范和专业胜任能力。 2.我国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我国审计准则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80年代:开始建立审计准则体系,主要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经验。 (2)1990年代:逐步完善审计准则,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准则体系。 (3)21世纪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准则不断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审计需求。 四、总结 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它们为审计师提供了行为规范和业务指导。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审计准则也将继续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了解审计准则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也为从业者提供了遵循的依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