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包括哪些

  • 作者:admin 发布:2025-11-10 查看: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包括哪些解析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核心税种

在中国现代财政体制中,税种划分是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核心制度安排。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立的税制体系,其中共享税作为连接中央与地方财力的纽带,既保障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又兼顾了地方财政自主性。那么,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究竟包括哪些这些税种如何实现共享其背后又蕴含怎样的政策逻辑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系统梳理共享税的构成、机制与意义。

一、共享税的定义与制度功能为何需要共享税

共享税,又称中央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收入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按照一定比例或规则进行分配的税种。与中央税(如消费税、关税)全部归属中央、地方税(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全部归属地方不同,共享税的本质是通过分税实现分权——

从制度功能看,共享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包括哪些

一是保障中央财力权威。共享税中的主体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通常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0%以上,中央通过分成比例确保对财政收入的大头支配权,从而为国防、外交、跨区域重大战略等全国性公共产品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平衡区域财政差距。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通过共享税的分成调节(如增值税五五分享后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可缓解地方财政苦乐不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共享税的分成比例与地方经济发展直接挂钩(如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相关),促使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良性竞争,避免地方税体系中零散税种可能导致的短期行为。

二、中国现行共享税的主要税种构成及分配规则

根据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及后续调整政策,目前中国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部分)六大类。以下对各税种的征税范围、税率及分成规则进行具体解析。

(一)增值税共享税的绝对主力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2022年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达31.7%,也是共享税中规模最大、调节作用最显著的税种。

-征税对象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增值额征收。

-税率一般纳税人分为13%(货物、劳务等)、9%(交通运输、不动产租赁等)、6%(现代服务、生活服务等)三档档税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或1%)征收率。

-分成规则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增值税原中央与地方按75%:25%的分享比例调整为五五分享,即中央分享50%,地方分享50%。这一调整旨在平衡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营业税)取消带来的财力缺口,同时保持中央财政的稳定调控能力。

(二)企业所得税调节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工具

企业所得税是对中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税种,2022年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3.6%,是共享税中的第二大税种。

-征税对象居民企业(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就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就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税率基本税率为25%,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可享受优惠税率(如20%、15%)。

-分成规则除铁路运输、国家邮政、中国工商银行等少数特定行业企业的所得税归属中央外,其余企业的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60%:40的比例分享。这一设计既确保了中央对重点行业财力的集中,又通过40%的地方分成激励地方政府培育优质企业、推动产业升级。

(三)个人所得税助力共同富裕的调节器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税种,2022年占全国税收收入的7.8%,随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的完善,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日益凸显。

-征税对象包括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经营所得,以及非居民个人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

-税率综合所得适用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其他所得比例税率多为20%。

-分成规则与企业所得税类似,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外,个人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60%:40的比例分享。这一比例与企业所得税保持一致,既体现了对自然人税收的统一管理,也为地方提供了与民生相关的财力保障(如教育、医疗等支出)。

(四)资源税促进资源节约与区域协调的绿色税种

资源税是对在领域及管辖海域开发应税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种,2022年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2%,虽占比较小,但在推动绿色发展、调节资源级差收入方面作用独特。

-征税对象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稀土、钨、钼等矿产资源,以及水、森林、草原、滩涂等自然资源(2016年全面推开水资源税改革后,范围持续扩大)。

-税率实行从价定率或从量定额征收,如原油、天然气按销售额的6%-10%从价征收,煤炭按每吨2-10元从量征收;对稀土、钨等稀缺资源实行更累进税率。

-分成规则资源税的分享规则因资源类型而异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余资源税归地方。这一设计既保障了中央对战略性资源(如海洋石油)的调控权,又通过地方分成激励资源富集地区(如山西、陕西、内蒙古)在资源开发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支持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城建税)是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附加税,2022年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8%,其收入专项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

-征税对象实际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自2010年起也纳入征税范围)。

-税率根据纳税人所在地区不同,分为7%(市区)、5%(县城、镇)、1%(不在市区、县城或镇)三档。

-分成规则2016年营改增前,城建税按纳税人隶属关系划分(中央企业缴纳的归中央,地方企业缴纳的归地方);营改增后,因增值税改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城建税也相应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具体分享比例与增值税一致(50%:50%)。这一调整确保了城建税收入与增值税收入的匹配,为地方提供了稳定的城市建设资金来源。

(六)印花税资本市场的晴雨表与共享税补充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征收的税种,2022年占全国税收收入的3.2%,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是核心税目。

-征税对象包括合同(如购销、借款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以及证券交易(如A股、B股转让)。

-税率合同类凭证按金额的0.005%-0.1%不等,证券交易印花税按成交金额的0.1%(单向征收)。

-分成规则证券交易印花税归中央,其他印花税归地方。这一设计体现了中央对资本市场调控的直接参与(如2008年、2015年股市低迷时曾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同时通过地方印花税(如产权转移书据)支持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三、共享税的划分机制与政策逻辑比例背后的权衡

共享税的共享并非简单按比例分配,而是基于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区域平衡、经济调节等多重目标的制度设计。从上述税种的分成规则中,可提炼出三大核心逻辑

(一)中央主导、地方补充的财力分配原则

共享税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的中央分享比例均不低于50%,其中企业所得税、个税中央分享60%,体现了中央集中主要财力的原则。这一原则确保了中央在宏观调控(如应对经济下行、实施区域战略)中的资金优势,同时通过地方分享比例(如增值税50%、企个税40%)保障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需求。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共享税收入占中央本级收入的70%以上,而地方共享税收入占地方本级收入的50%左右,形成了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但基数大的格局。

(二)因地制宜、分类调节的区域平衡逻辑

资源税、城建税等税种的分享规则,充分考虑了区域资源禀赋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差异。例如,资源税中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而陆地资源税归地方,既避免了地方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又通过地方分成让资源富集地区分享开发收益(如陕西榆林依托煤炭资源税成为西部财政强市)。城建税按纳税人所在地区设置差别税率,则体现了对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的差异化支持,间接缓解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公共服务压力。

(三)激励相容、行为引导的经济发展逻辑

共享税的分成比例与地方经济发展成果直接挂钩,形成了地方努力发展经济→税收增加→地方财力提升的正向激励。例如,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相关,地方政府为增加40%的企业所得税分成,会主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投资;个人所得税与居民收入相关,地方通过发展产业提高居民收入,可间接增加40%的个税分成,从而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四、共享税的改革历程与未来方向从分税制到共享治理

中国共享税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完善。1994年分税制改革确立了共享税+中央税+地方税的基本框架,初期以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企业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为核心;2016年营改增后,增值税分享比例调整为五五分享,城建税同步调整为共享税;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后,个税分享比例与企业所得税保持一致;2021年资源税法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和分享规则。

未来,共享税改革将聚焦两大方向一是优化分成比例,随着地方税体系(如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逐步健全,或适度降低共享税中地方分享比例,减少地方对共享税的过度依赖;二是完善转移支付,在共享税初次分配基础上,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二次分配,进一步缩小区域间财力差距,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结语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是中国财政体制的压舱石,既承载着中央宏观调控的使命,也肩负着地方民生保障的责任。从增值税的五五分享到企业所得税的六四分成,从资源税的因地制宜到城建税的专项使用,每一项共享税制度设计背后,都是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深刻平衡。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共享税制度将继续在效率与公平集权与分权之间寻找最优解,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阅读上一篇证券投资的风险有哪些 阅读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