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性支出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 作者:admin 发布:2024-08-12 查看:
一、引言 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支出,不同于生产经营费用,它不属于企业的日常运营成本。在会计核算中,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有着明显的区别。那么,资本性支出包括哪些会计科目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二、资本性支出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资本性支出是指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效益、增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而进行的支出。这类支出对企业未来期间生产经营具有促进作用,应当在发生当期予以资本化,分期均匀计入各期成本和费用。 2.分类:资本性支出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递延资产投资。 (1)固定资产投资:指企业购置、建造固定资产所需的资金支出,如购置生产设备、建造厂房等。 (2)无形资产投资:指企业购买无形资产所需的资金支出,如购买专利权、商誉等。 (3)递延资产投资:指企业进行的具有长期效益的投资,如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等。 三、资本性支出涉及的会计科目 1.固定资产清理:该科目用于记录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的清理费用,如固定资产的报废、拆除等费用。 2.在建工程: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正在进行的建设项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等。 3.固定资产:该科目用于记录企业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以及根据折旧政策计提的折旧。 4.无形资产: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购买的无形资产成本,以及根据摊销政策计提的摊销。 5.长期投资:该科目用于记录企业的长期投资支出,包括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等。 6.长期待摊费用:该科目用于核算企业分摊的长期待摊费用,如预付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长期租赁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7.递延税款:该科目用于记录企业进行资本性支出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其对应的递延税款。 四、资本性支出的核算方法 1.资本化:企业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应当在发生当期将其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对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可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等科目进行核算。 2.折旧与摊销: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按照规定的折旧政策和摊销方法,计提折旧和摊销。 3.长期投资减值:企业持有的长期投资,应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对可能发生减值的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 4.纳税调整:企业进行资本性支出时,应注意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其对应的递延税款,需进行纳税调整。 五、总结 资本性支出是企业为获取长期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和递延资产投资。在会计核算中,资本性支出涉及多个会计科目,如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企业应按照规定的核算方法,对资本性支出进行准确、完整的核算,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